-
-
-
参与上市企业设计项目:新浪、北京广播电视台、北汽、北京文投等
进公司之前,我对设计的理解非常狭隘、做东西比较偏执,所以四处碰壁。我会认为所有的问题,都是公司、行业、市场的问题。进公司以后,我发现,我之前对商业设计的理解都是错的。
以前的客户,不专业,比较小,目的性强很、难对付,我会一味的迎合他们。但来公司之后,虽然也不都是大客户、也会出现问题,但我们会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理解他的需求,有一句话叫“存在即合理”。而我以前理解的是:我的存在才合理,客户是弱智。
设计的价值到底在哪?是为了满足客户么?是自己爽么?也是,也不是。“设计师容易主观”这点我能理解,但我们需要控制自己的主观情绪,应该去思考设计对于客户的价值是什么?
可能大多数人认为老外的审美很高、老外很有眼界,其实你错了。甲方就是甲方,不分国内还是国外。我个人认为:甲方就是有设计需求的非专业人士。无论国内国外他们都是非专业人士,有需求且对专业的认知很低,当然了,也有高水准的但比较少。
我对“满意”这个词的理解是喜欢,有了喜欢就会有主观的成分。但我个人认为:商业设计是不需要有个人主观的成分在的。比如苹果的形象有可能不是设计师喜欢的,但确实符合乔布斯对于苹果的理解,这就可以了。
我从不欣赏自己的作品,过去了就是过去了,因为淘汰更新太快。当年红极一时的logo谁还记得,对吧?我在站酷高高手《品牌思维训练营》里也讲了:因为设计本身是工具、有他的实效性。我不会强行加入自己的情感在里面,我会把设计的边界分的特别清晰。
我的迷茫期可以说是特别惨淡、比普通设计师更艰难。大学毕业时在沈阳找工作连续打了几十个求职电话,一个通过的都没有,特别沮丧。
无奈之下只好选择北上,好不容易在北京找到工作但也没得到公司认可。我当时比较心浮气躁——不停地换工作。最后发现到哪都一样,我开始反思到底是公司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?显然,问题出在我自己身上。发现了问题的症结,一切难题就都迎刃而解了。
我的经历告诉我:一个设计师最大的瓶颈就是思维。你看“瓶颈”这个词非常有意思,瓶颈就是指瓶身以上脑袋的部分,所以瓶颈的寓意就是指思维出了问题,“设计思”比“设计师”更有价值。
当你做不好设计的时候,一定要记住真的不一定是你的设计出了问题。就像医学中有个术语叫“牵涉性疼痛”:你的后背疼,并不是真的后背疼,而有可能是你的心脏出现了问题。
设计师走到一定高度后大家比拼的不是技术、不是能力而是思维。因为能力和技术都是有边界的,而思维恰恰没有边界。因为层次高了项目随之就更复杂了,你的手段、软件、效果还是老三样,但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不同的。
这就是国际上所有的品牌形象的手法,从技术上讲你都能达到,但你可能就是无法操盘的原因了。
平时有太多的设计师苦于职业压力、碍于收入压力无法职业进阶,像压缩饼干一样要么改行、要么痛苦地忍着。
我每年招人,有来自一、二线城市和四、五线城市的设计师,给设计师一个简单的工作,但是他干不好,而且你说他不努力吧,也不是,加班通宵一个都不少,后来发现,他们不是能力有问题,而是思维有偏差、做事的方向不对。如果你朝着相反的方向努力,只会越错越离谱。一般的品牌设计师的意识里可能只有标志图形,眼睛里都是感性的东西,缺乏思考。
所以我希望把思维方式介绍给大家,毕竟设计师好了市场才会越来越好。
思维是1,技能是后面的0!应广大设计朋友要求,站酷高高手特邀资深品牌设计师冯炳焜开设《品牌思维训练营(第2期):思维+方法+流程+案例》!
本站所有资源收集自网络,仅供学习使用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
CDR平面设计软件交流小站 »
你怎么睡得着觉?这个问题你解决了么!